找到相关内容9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祖坛经的思想

    等的思想。  坛经的心理实践,名为“无念法门”,它又有无住、无著、无相等不同的名称,以无念得智慧,以无著离烦恼,以无相证佛性。坛经的生活实践是以忏悔、发愿、受三归依戒为准则,而又将之导归心理实践的“...无念行;连带著无念的观念,还有许多名词。在般若品有“无住无往亦无来”(注53)、“无念无忆无著”(注54)、“无相”(注55);在定慧品有“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注56);在忏悔品有“无相...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1540038.html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

    唱“归依自身三身佛”(74)、“发四弘大愿”(75)、行“无相忏悔”(76)等等,都是出于约束学人的心灵的目的。慧能弟子神会也是对人心作“无明”与“佛性”的二元分别:“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追求一种清净境界,虽然他是通过“三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47))的修行法门,以求达到顿悟,然而“三无”正是要寻找一个无思无虑无善无恶的清净无垢的心灵境界,仍然为楞伽以心为根本留下了...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4640695.html
  • 论南顿北渐

    教人忍耐,只正视自己的过失,不计较他人的错误,一心奉行“无相忏悔”,勤于修持。神会更发挥说:“夫学道者须顿悟渐修。……譬如母顿生子,与乳...慧能虽然强调人的素质高低对悟道的迟速起决定的作用,但又指出顿渐修证的基本准则——无相、无念、无住是相同的;另外,既有顿渐区别,相应地,修证方法也就有不同,慧能提倡“...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940724.html
  • 印顺著:中国禅宗史(五)

    。   今既归依自三身佛已,与善知识发四弘大愿。   既发四弘誓愿讫,与善知识无相忏悔三世罪障。   今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受无要三归依戒。   今既自归依三宝,总各各至心,与善知识说摩诃般若...以《坛经》为代表神会的思想。柳田圣山(1967年)《初期禅宗史书之研究》,以为“无相戒”、“般若三昧”、“七佛二十九祖说”,是...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742120.html
  • 佛教当代社会价值论

    美的社会道德要求。这种心灵自觉产生积极的行为自律,潜移默化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忏悔不一定会抵销历史责任,但可以引发历史智慧,使我们现实行为发生道德转变,有益于未来。佛教的“无相忏悔&...实现自净其意,佛教在实现道德追求和提升人格形象中,建立了“忏悔”的法则。佛教忏悔自律的内省性,有利于培植健康心态,防止个人行为失范。道德的“非制度化”...

    刘元春、湛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343198.html
  • 广弘金刚萨埵修法之缘起

    、枉为众生、枉沉轮回的元凶就是无始以来的业障,因此修道的过程也就是净除业障的过程,即使已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登地菩萨也需忏除微细的业障,忏除业障的方法有从基础的事相忏悔到安住于大圆满智慧中的究竟无相忏悔...心要依靠著四力,所谓的四力,第一个能力是观想金刚萨埵,这叫做依止力。什么是依止力,我们忏悔罪过的时候就是要依靠金刚萨埵,我们观想金刚萨埵,也祈祷金刚萨埵,就是依止力;下面是第二力,第二力是破恶力,破恶...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1343867.html
  • 李志夫著:中国禅宗理事观(1)

    、无劫害名戒香;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不思善、不思恶,名解脱香。…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称之为 “无相忏悔”。  第七、机缘品:机即根机...说道生佛性义,当以五段明之;一空相无相,涅槃生死不二,三佛性本有,四佛性非神学,五生公说之要义。”[21]本文仅引生公佛性要义: “十二因缘即中道,明众生是本有也:若常则不应苦,   p. 141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2.html
  •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1)

    :一为止恶,叫做“止持”,即诸恶莫作;二为行善,叫做“作持”,即众善奉行。有“恶”可止,有“善”可作,表明都是有相的。惠能打破戒的传统意义,对一切修行,统冠以“无相”的限定词,如“无相戒”、“无相忏悔...,大唱“受无相戒”,虽然还保存着拜佛、忏悔、发愿、归戒的形式,但全都销归自性,归结于“戒本源自性清净”,此时的戒已是有名无实,没有区别于禅的具体内容了。所以惠能虽然保留了说戒、说定、说慧的形式,其实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450127.html
  • 试论佛法的解毒功能

    古代的佛教理论和修行实践中所体现的自由民主的观念、众生同体平等的观念、缘起性空的观念和无相忏悔意识等,仍然可以继续发挥解毒剂的作用。  一、以民主观念破专制主义  佛教没有天子圣明奴才该死的观念。在...中国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以无相忏悔破隐讳护短  与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独断论紧密联系的是隐讳护短的死不认错主义。皇上圣明,当然不会犯错误。在下的臣民对于自己的君主那是只能歌功颂德而不能指错批评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3955977.html
  • 禅宗的心灵之道

    大乘的戒律中的具体的戒相,而是以佛性为核心对于戒律等佛教的基本思想的阐释。   无相戒分为四个方面:归依自三身佛、四弘誓愿、无相忏悔和三性三归依戒。慧能认为,佛经所说的法、报、化三身佛不在人的心灵之外...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乃嘱摩诃迦叶。”[2] ...

    彭富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2158711.html